巨型皇带鱼
2017-02-27 聚土网 热度9840
1 巨型皇带鱼
皇带鱼,又称布伦希尔蒂,俗名龙宫使者、白龙王、龙王鱼、大带鱼、大鲱鱼王、摇桨鱼、胖鱼、买牛、蛮、猪精、百牛、地震鱼,为辐鳍鱼纲月鱼目皇带鱼科的其中一种。广布于热带深海。它是海洋中最长的硬骨鱼,体亮银色,腹鳍红色,桨状,英文原意为“桨鱼”。背鳍亦呈红色,很长,始於头顶如鬃冠。很少见于水面,有人偶尔见到,误为“海蛇”。人们通常认为它们是横扫海底,摧毁一切的怪兽。
1.1 皇带鱼外形特征
皇带鱼体侧扁,延长呈带状。头小,似马头状。体裸露,无鳞,体侧各有5至6行瘤状突起。背鳍,呈红色,无鳍棘。背鳍基底长,前1至5背鳍鳍条颜常呈丝状。腹鳍变为一对丝状长鳍条,末端膨大呈柳叶状。无臀鳍。尾鳍不与背鳍相连。鱼体全身银灰色,具蓝黑色斑纹。头部呈蓝色,各鳍为红色。皇带鱼是世界上最长的硬骨鱼。皇带鱼中体型最大的属鲱王皇带鱼,平均身长4—6米,重达150—200公斤!但普遍为约3米。而鲱王皇带鱼体长最大纪录为7.6米,最重可达272公斤。其次是勒氏皇带鱼,平均体长3—6米,而儒氏皇带鱼体型相对较小,但平均身长也可以达到3米以上!重超过100公斤!别看他们很大,嘴并不大。而且并无巨大的尖牙利齿,由于他们的嘴属于圆口嚼吸式口器,所以他们只能吃些小鱼小虾!皇带鱼体型蜿蜒呈长带形的大型鱼,大部分体长均可达4米以上,重超过150公斤。体亮银色。腹鳍红色,桨状,故英文原意为“桨鱼”;背鳍亦呈红色,很长,始於头顶如鬃冠。很少见於水面,有人偶尔见到,误为“海蛇”。人们通常认为它们是横扫海底,摧毁一切的怪兽,也曾被东南亚误认为传说中的“龙”。
1.2 皇带鱼生活习性
皇带鱼只生活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温暖海域深处,它们是世界上最长的硬骨鱼。属于肉食性鱼类,它们性情凶猛,并且还有同类自相残杀的行为。其食物包括各种中小型鱼类、乌贼、磷虾、螃蟹等。尽管它巨大的身躯和丑陋的面孔显得狰狞恐怖,但皇带鱼的游动速度很慢,也不具备带鱼那样杀伤力极强的满口利齿,平时只是头朝上尾朝下漂浮于海底,待猎物游过嘴边时一口吸入,其坚硬的上下颚足以咬碎甲壳类。皇带鱼的嘴和带鱼不同,很小但有两颗很锋利的大牙,看到大鱼到自己的攻击范围之内就把自己的身子缩起来,鱼游到它的上面,它就像弹簧一样很快的弹出去咬住鱼。皇带鱼只生活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温暖海域深处,它们是世界上最长的硬骨鱼皇带鱼。皇带鱼属于肉食性鱼类,它们性情凶猛捕食能发现的一切海洋动物,并且还有同类自相残杀的行为。科学家经过研究认为,皇带鱼之所以有如此凶残的举动都源于它们所生活的深海其他鱼类稀少,食物匮乏,为了生存,经过长久的进化而来的。这一发现也再一次印证了大自然“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这个亘古不变的法则。
1.3 皇带鱼生长繁殖
皇带鱼繁衍很慢, 大约14年数量才翻一倍,11月中旬,是皇带鱼交配繁殖的季节。每年的这个时候,无数的皇带鱼便会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南太平洋萨瓦伊岛附近进行集体交配。科学家们至今仍然还没有弄清楚皇带鱼是依靠什么方式定位,从而每年都能准确的回到这里来。它们分别围成无数的小团,或几十条一团或一百多条一团,扁平而细长的身体相互扭曲、缠绕裹在一起,在布满珊瑚礁的海底蠕动、翻腾。但是,无论大一点的团还是小一点的团,其中都只有一条雌性皇带鱼。而纠缠在它周围的则是其众多的追求者。科学家经过观察后发现,雌皇带鱼在繁殖期间会连续2周不定时的产下总共大约10万枚鱼卵。而它每产一次卵之后,周围的数条雄性皇带鱼便争先恐后的排出自己的精子。恐怕此时没有谁能知道哪枚卵是被哪条雄性皇带鱼的精子受精而来的。
雄性皇带鱼在完成交配之后,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自相残杀,都迅速的离开这里。但事实上,科学家们也没有在皇带鱼繁殖的水域发现其有自相残杀的事件发生。经过推断,科学家们认为皇带鱼繁殖季节可能体内会分泌一种特殊的酶来抑制住这种自相残杀的冲动。
交配结束的雄性皇带鱼离去了,但是更多的雄性皇带鱼正陆续赶来。它们会继续的和雌皇带鱼纠缠在一起,等待它的下一次产卵。这一过程大约要持续2个星期左右,之后它们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一片被鱼卵染成白色的珊瑚礁。
2 皇带鱼的恐怖传说
很多人不知道,皇带鱼是世界上最长的鱼类之一,最长可达到17米。它们背上有背鳍,看起来像一条长刺的海蛇。也因如此,皇带鱼的恐怖传说才会在那个科学并不太发达的年代如此神秘诡异。传说,深海中有令人恐怖的“大海蛇”和“尼斯湖水怪”,这些怪物足以让世界各地英勇无畏的水手,甚至是海盗,感到心惊胆战。传说它们可以横扫海底,摧毁一切的怪兽,它的出现会带来地震或海啸,是不祥的使者。据说,这些恐怖的怪物其实都是皇带鱼。这就是关于皇带鱼的恐怖传说。连许多科学家们都认为,皇带鱼这种深海生物可能与许多海蛇怪物传说有关。皇带鱼的恐怖传说之“尼斯湖水怪”——地球上最神秘也最吸引人的谜之一。早在1500多年前,就开始流传尼斯湖中有巨大怪兽常常出来吞食人畜的故事。古代一些人甚至宣称曾经目击过这种怪兽,有人说它长着大象的长鼻,浑身柔软光滑;有人说它是长颈圆头;有人说它出现时泡沫层层,四处飞溅;有人说它口吐烟雾,使湖面有时雾气腾腾……各种传说颇不一致,越传越广,越说越神奇,听起来令人生畏。
皇带鱼的恐怖传说之“海蛇”——在航海者中就一直流传着可怕的大海蛇的故事。亚里斯多德 在公元前四世纪所著的《动物史》中写道:"在利比亚,海蛇都很巨大。沿岸航行的水手说看到许多牛的残骸,他 们认为这些牛都是海蛇吃掉的。流传许久的皇带鱼的恐怖传说,不管信与不信,它依旧神秘莫测。
关于皇带鱼的传说有很多,但是真假谁又知道呢,不过由于这种生活在深海海底的鱼从来都不会让人们轻易的发现,而且据很多次的关于皇带鱼的报道都是在它死后飘到海上才会被人们发现, 而且虽然这种鱼在国家的各个海洋里都有存在,但是却没有人能真正了解它的真正习性,所以对人们来说也因此显得弥足珍贵。我们也只能靠一下视频影像简单对它了解一些。不过据我了解,这种鱼的生命力特别的顽强,希望可以在以后可以了解更多关于皇带鱼的知识。
3 皇带鱼和带鱼的区别
勒氏皇带鱼只是因体型跟带鱼相似而被中文命名为皇带鱼,皇带鱼还是与带鱼本质不同的~硬骨鱼本身比软骨鱼低等,而勒氏皇带鱼又属于硬骨鱼中比较低等的物种,因为越高等的硬骨鱼其脊椎数量往往越少,反之则越多。而较为低等的硬骨鱼种类本身就很少
皇带鱼( Regalecus glesne),又称布伦希尔蒂,俗名龙宫使者、白龙王、龙王鱼、大带鱼、大鲱鱼王、摇桨鱼、胖鱼、买牛、蛮、猪精、百牛、地震鱼,为辐鳍鱼纲月鱼目皇带鱼科的其中一种。广布于热带深海。
它是海洋中最长的硬骨鱼,体亮银色;腹鳍红色,桨状,故英文原意为"桨鱼"。背鳍亦呈红色,很长,有两层楼那么高,始於头顶如鬃冠。很少见于水面,有人偶尔见到,误为"海蛇"。人们通常认为它们是横扫海底,摧毁一切的怪兽。
皇带鱼体型蜿蜒呈长带形的大型鱼,学名为Regalecus glesne。广布于热带深海。长约可达9公尺(30.5呎),重约300公斤(660磅)。体亮银色;腹鳍红色,桨状,故英文原意为“桨鱼”;背鳍亦呈红色,很长,有两层楼那么高,始於头顶如鬃冠。
带鱼 属于脊索动物门下脊椎动物亚门中的硬骨鱼纲鲈形目带鱼科。又叫刀鱼、裙带、肥带、油带、牙带鱼等,性凶猛。青岛、日照黄海沿岸城市称鱽鱼。带鱼的体型侧扁如带,呈银灰色,背鳍及胸鳍浅灰色,带有很细小的斑点,尾巴呈黑色,带鱼头尖口大,至尾部逐 渐变细,身高为头长的2倍,全长1米左右。性凶猛,主要以毛虾、乌贼为食。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在中国的黄海、东海、渤海一直到南海都有分布,和大黄鱼、小黄鱼及乌贼并称为中国的四大海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