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河蟹养殖第五壳,有哪些注意事项

2018-08-22 聚土网 热度3210

八月份要历经立秋、处暑两个节气,在节气交换过程中,天气的变化较为频繁。天气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养殖环境较大的变化,甚至会产生恶劣影响,如水温的过高、温差的悬殊、溶氧的偏低,这些都会对河蟹的生长及动、植物的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会破坏水体环境的生态平衡,引发疾病造成河蟹的死亡。

而八月也将迎来河蟹的第五次蜕壳,也是河蟹养殖最关键的一壳,五壳直接影响河蟹的上市规格、品质和产量。在前几壳蜕壳翻倍的很成功的基础上,五壳蜕的好,赚钱不会少!但是,蜕壳期也是河蟹养殖中病害暴发的时期,极有可能会产生蜕壳不遂而死亡等现象。

因此,在此时期,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河蟹养殖最后阶段的顺利进行。

一、饵料管理:

八月份,在河蟹蜕壳前,预估池塘内河蟹等存塘量为60—70斤/亩,这个阶段正值高温时期,当水温超过30℃时,河蟹食欲减退,日摄食量应控制在存塘量的7—8%,同时如果蟹体内脂肪积累过高也不利于河蟹的蜕壳,动、植物饵料的比例应作适当调整,植物性饵料(如小麦、玉米、水草等)的比例应偏高于动物性饵料,小鱼等动物性饲料一般要求每亩控制在2—3斤。

在河蟹蜕壳后,预估其存塘量在90斤/亩左右,这个阶段,随着上市的临近及河蟹成熟时的生长需求,河蟹体内需逐步积累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等营养成份,动植物饵料的比例应作进一步调整,应以动物性饵料为主,随着水温逐渐降低,河蟹日摄食量将增加,日摄食量应为其存塘量的10%以上,一般要求小鱼等动物性饵料应达到6斤/亩以上。

二、水质调节:

河蟹进入退壳阶段,特别是大量退壳的时候,要保持水体稳定,没有特殊情况尽量不换水,不加水,避免一切可能给河蟹退壳造成影响的举措。

三、水草的移栽 :

水草对河蟹退壳有着很大的帮助,可以最大程度的为河蟹退壳时提供躲避敌害的空间。没草的塘口可以通过大量移栽水花生来达到这一目的。

四、增强溶氧:

立秋过后,塘口会出现白天气温高,早晚气温低,昼夜温差幅度过大,底部溶氧低,溶氧分层严重的情况。随着养殖动物规格的增长,池塘投喂量的增加,部分塘口投喂冰鱼,残饵、粪便增多,耗氧增加也更容易败坏水质。部分塘口环沟中坏死的伊乐藻未及时捞除,沉在底部腐烂导致氨氮升高,同时消耗大量氧气。高温、强光照、高pH的影响,部分池塘蓝藻大量繁殖,夜间耗氧厉害,容易造成夜间低溶氧。应注意采取措施增强溶氧。

五、增强河蟹体质:

在饵料中定期添加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微量元素,保证河蟹的营养均衡;同时可添加保肝的胆汁酸等,既可以促进消化,又可以降低肝脏的负荷,促进肝脏解毒排毒。这些饲料添加剂的添加既可以调节河蟹的生理机能,又可以增强河蟹体质,有利于提高河蟹的的抗病力。

六、对症下药:

伤亡较大的池塘应分析病害发生的原因,对症下药,不可盲目用药与滥用药物,高温时期,消毒杀菌、杀虫药应慎用,使用不当,将可能造成更大的危害。在病害防治中要做到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具体要做到增强河蟹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维持稳定的良好生态环境,减轻病害的发生。